1. 历史网 > 历史密文 >

解密中国抗日精锐被谁拐去了印度

史迪威瞒着中国,将亟需用来防卫西南边境的远征军,撤到了印度

如上期所述,因被英军算计,且当地民心反英亲日,尤其是重庆的战略期望与美国指挥官史迪威的战略期望差距甚大,导致指挥体系紊乱,中国远征军在1942年4月-5月间,在缅甸遭逢莫大之惨败。然使人痛心者尚不止此,算计仍未结束。蒋介石曾对美国总统特使愤怒言道:

“当缅甸战役中,我军已至应总退却之时,彼(史迪威)并不向予报告决令部队向何方转进,反以二电告马格鲁德将军,谓部队业已冲散成小单位,不易集合,本人拟离缅入印。在战败之前,予令其将中国部队撤至密支那,彼不执行予之命令而向印度退却。在缅甸战役如此紧要关头,彼竟不直接向余请示。(蒋夫人补充:予等与史将军约有密码,彼不用之,反以二电告马格鲁德将军。)”①

按重庆方面的战略规划,远征军在缅甸,若作战不利,应往中国边境退却,以便重新组织力量,防御日军对西南抗战大后方的攻势。10万远征军乃国军最精锐之师,蒋介石从未设想过该部队将被撤往印度,为英军作守门之用。事实上,在整个4月,蒋曾一再向史强调,远征军必须撤回中国,史亦未提出异议。但在5月6日,蒋却突然接到杜聿明报告称史已下令中国军队向印度撤退;大约同时,史写了一张便条,让马格鲁德将军转交给蒋夫人,声明自己已离开部队,前往印度。获此惊天霹雳,蒋在日记中愤然写道:

“史迪华擅自令我华军赴印度,而彼且离开队伍,先行赴印。并无一电请示。此种军人,殊非预想所及。然此乃余考察无能与信人太过之罪,而于人何咎!”②

按齐锡生钩沉美国档案所得之结论,当日,“虽然史迪威一直和蒋介石保持联系,但他决定把打算向印度方向撤退的意图,对蒋介石绝对保密。”③该结论,亦能得到《史迪威日记》的佐证:

至晚在4月16日,史迪威已意识到必须部署撤退事宜,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想,我们即将溃败。”同日,英国方面向史提议将中国军队撤到印度,“总督建议我们转移到印度,以空运的方式,6万至10万人将成为印度难民。”20日的日记里,史对英国人的心思洞若观火:“看来这里也有崩溃的迹象。天哪。……英国人是想利用我们逃跑吗?是的。结局正日益明显。”④

27日,史接到蒋介石来电,“他说,无论如何要留在缅甸,我们将比英国人干得更出色。”29日,史“给蒋介石打电报,(控诉)关于28师的刘将军不服从命令的事。”同日,史已决定将中国军队撤往印度:“上帝,只要我们能使这10万名中国人到印度去,我们肯定将干出一番事业来。”但这个决定,并没有出现在给蒋的电报里。⑤

30日,史感到“分裂和崩溃的危险已经迫近”,并耐人寻味地“请示(美国)陆军部去什么地方——印度还是中国。”该请示的诡异之处在于:史指挥的是中国军队,史本人亦是蒋的参谋长,不向重庆发电,而寻求美国陆军部的命令,其用心之微妙,不难揣测。⑥

此后,直到5月4日,史才接到陆军部马歇尔的回电,但指示“不明确”。而在前一天,史还接到蒋介石的来电,“要我们随同第五军去密支那,不要延误时间。”史没有提出异议,也没有向蒋报告自己已决定撤往印度。事实上,据罗卓英等中方将领事后与史迪威对证,正是在5月3日,史主持会议,公开决定将远征军撤入印度。5月6日,在发出最后一批电报后,史主动中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潜赴印度。⑦

1943年末,蒋介石夫妇与蒋纬国等赴姆伽视察中国驻印军1943年末,蒋介石夫妇与蒋纬国等赴姆伽视察中国驻印军

蒋顾忌中美关系息事宁人,终招致美国欲攘夺全部华军指挥权

简言之,从4月16日意识到“我们即将溃败”,到5月3日正式对中国将领宣布撤往印度,这近20天的时间,已足够让大部中国军队不必走后来的野人山,安全撤回国内。事实上,据日军战报,回国关键通道密支那,直到5月7日才被日军占领。其余缅北重要城市,除腊戍外,亦同样陷落于5月份之后。换言之,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史没有为远征军撤退归国做出任何安排。且一直拖到5月3日,才对外公布其筹划已久的撤往印度之决定。意即,一种很大的可能是:史实际上一直在等待战局变得更坏,等待北撤之路断绝。史非常清楚,蒋之所以让他指挥远征军,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乃是为了防范远征军被英方当作炮灰使用,一旦远征军退回云南境内,与英军再无瓜葛,自己将很可能失去对远征军的控制;退往印度,情形则恰恰相反,蒋为确保远征军在印度不被英方拿去守大门,只能更强烈地依赖史迪威

故而,在这近20天时间里,史迪威一方面无视蒋介石命其率远征军撤回中国边境的命令;另一方面,不但与英方就远征军去印度有所磋商,甚至还冀图取得美国陆军部让远征军去印度的命令——美国国务院曾质疑“他为什么要问美国而不问蒋介石呢?”马歇尔则谨慎地选择了不介入该是非,其“不明确”指示,令史失去了以美国陆军部压迫蒋介石就范的机会,故而,当木已成舟,史回重庆接受蒋的质问时,他的辩词是:自己“并未令任何华军入印”。

陈纳德曾批评史抛弃远征军大部队,仅与极少数亲信幕僚脱离战场潜往印度,乃是失职。对于这种批评,史显然早有“远见”,故曾提前留下“后招”——5月3日,史致电马歇尔,声称:“罗卓英(远征军最高阶中国长官)已离开军队,自带军需幕僚,别寻出路”——史的目的很明显:连罗卓英都弃军跑了,中国军队已完全失去控制,他带着幕僚离开部队潜往印度,更无可厚非。但事实是:按《史迪威日记》,他直到5月5日才与罗卓英分开;而直到5月16日,罗卓英还与留缅部队在一起。⑧

值得一提的是:5月10日,美国军方根据史的报告,就罗卓英事,向中方提出严厉指控。蒋随即请求美国军部一起协助调查真相。真相大白后,蒋在重庆当面向史询问此事,史的回应是:此事与自己没有任何关联。类似谎言,对照档案材料与史迪威日记,比比皆是。

史之所以如此精心策划,以迫使远征军前往印度,至少有两大原因:1、英国方面的积极煽动,且对美国而言,在缅印战场,美英关系的权重远远高于美中关系;2、史欲使这只部队尽可能脱离重庆的影响,由其个人掌控,以实现美国及其个人之战略利益。至于中国的战略利益,始终不在其考量范围之内。

而最可悲的是:对于上述一系列问题,蒋介石虽然愤怒,但因顾及中美关系对中国抗战前途至关重要,遂又一次选择了息事宁人。6月18日,蒋密电在美的熊式辉与宋子文,指示道:虽然缅甸战役“其咎全在战略之失败,而彼(史迪威)乃完全归罪于我高级将领,且谎报罗卓英逃回保山”,但“我为保全友邦荣誉计,不愿多言,此时对马歇尔参谋长不必急于答复。”⑨蒋这种“顾全大局”式的“宽容”,换来的,却是史迪威对中国抗战形状的进一步蔑视,终于再度激化出攘夺所有中国军队指挥权之风波,且使中美关系濒临断交之绝境。⑩

史迪威与蒋介石夫妇合影史迪威与蒋介石夫妇合影

注释:

①蒋委员长在重庆接见居里先生讨论史迪威将军之地位与责任问题谈话记录,1942年7月25日。②蒋介石日记,1942年5月9日。③齐锡生:《剑拔驽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合作关系》,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P138-139。④⑤⑥⑦《史迪威日记》,1942年4月6日-5月3日。⑧Stilwell's Mission P137。转引自梁敬錞《史迪威事件》,P53。据史迪威1942年5月1日之日记:“昨晚罗(卓英)的火车与另一列火车相撞,不幸的是,罗竟没有死。”其针对罗卓英之言辞,竟刻薄至此。⑨大溪档案,卷24,史迪威将军任职经过,p56-62。转引自梁敬錞《史迪威事件》。⑩《美国曾逼迫中国交出全部军权》,短史记第170期。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lsmw/3233.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解密中国抗日精锐被谁拐去了印度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