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周朝历史 >

叶公子高使齐

在庄子的《人世间》一文中,第二个故事是叶公子高使齐前与孔子的一番对话:

楚王派叶公子高出使齐国,叶公子高听说齐国傲慢,内心发酥,急忙请教孔子:“您常说为君王办事,事情如果办不成功,那么必定会受到国君惩罚;事情如果办成功了,那又一定会忧喜交集酿出病害。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我还不曾到齐国去,就已经有了忧喜交加所导致的病患;事情假如真办不成,那一定还会受到国君惩罚。看来,事情成与不成这两种结果,我都难以承受,我该怎么办呢?”

孔子开释叶公子高:“人要遵循天命和道义,作为侍奉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样的事都要让国君放心,这是尽忠。做臣子的原本就会有不得已的事情,遇事要能把握真情并忘掉自身,哪里还顾得上眷恋人生、厌恶死亡呢!你这样去做就可以了!”

孔子告诫叶公子高:“与邻近国家交往一定要用诚信使相互之间和顺亲近,而与远方国家交往则必定要用语言来表示相互间的忠诚。使者、传递的是国家君主之间交往的语言,而传递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辞,乃是天下最困难的事。两国国君喜悦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夸赞,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憎恶。大凡过度的话语都类似于虚构,虚构的言辞其真实程度也就值得怀疑,国君产生怀疑,传达信息的使者就要遭殃了。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信任,到头来互相欺诈;开始时单纯细微,临近结束时便变得十分麻烦了。

至于如何传达楚王的语言,孔子说:要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的话,不要去计较结果,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以养蓄神智,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在这个故事中,孔子提出了处理事物的一种基本原则: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也就是说:当我们知道事情的结果而不能左右的时候,要心平气和地接受。

叶公子高作为楚国的臣子,楚王要他出使齐国,尽管叶公子高明白: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横竖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孔子依然劝他:“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生!夫子其行可矣!”

这、就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使臣、是传递君王之间语言的人,而君王的话却往往是过分的、虚构的、不真实、喜怒无常的话:“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自然、这些傲慢的话、虚假的话,谁都不爱听,不论那个君王听了不高兴,倒霉的,只有使者。

怎么办?孔子说:作为君王的使者,只能“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也就是说:不加修饰、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所给的使命,自己“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养中,至矣”。顺其自然、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

至于结果,自然还是庄子的那句老话:“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zgls/zcls/2022/0829/1722.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叶公子高使齐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