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战史风云 >

英国王位争夺战简介

【战争时间】公元1066年

【战争地点】英格兰南部黑斯廷附近

【交战双方】诺曼人VS英国

【关键人物】威廉、哈罗德

【战争背景】

盎格鲁人与撒克逊人本来是欧洲大陆上日耳曼部落的一部。公元5世纪中,盎格鲁、撒克逊侵入不列颠,后形成数个小国。这些小国相互争斗、兼并和侵吞,到9世纪初仅剩七个较大的王国。从9世纪起,不列颠西南部的西撒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七国,取名英格兰。

英国王位争夺战简介

 

英格兰走向统一的同时,以丹麦人为主的大批诺曼人进攻伦敦。公元879年,西撒克斯王阿尔弗烈德稳住了丹麦人的攻势,并将丹麦人的活动范围限制于泰晤士河以北的丹麦区。公元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的孙子埃德加征服了英格兰东北部的丹麦人,再次统一了英格兰王国。

10世纪末,丹麦人再次大举进攻,并于1017年,征服了整个英格兰王国,丹麦国王卡纽特将英格兰、丹麦、瑞典和挪威统一为一个大帝国。但是卡纽特死后,帝国也随之瓦解。1042年,代表盎格鲁——撒克逊旧王朝的爱德华登上英格兰王位。爱德华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国王,曾长期流亡诺曼底,被一群僧侣们包围。即位后,为了同国内封建贵族抗争,聘用很多诺曼教主,并和诺曼底公爵、爱德华的表弟威廉结盟,以让他继承王位为许诺,借其力量巩固王位。1066年春,爱德华病逝,按照爱德华生前许诺,王位应由威廉继承,但按照盎格鲁——撒克逊法律,国王死后,王位继承问题应由贵族代表会议来解决。最后的选举结果,盎格鲁——撒克逊人大贵族哈罗德当选为国王。这一消息激怒了威廉,于是他决定用武力来夺取王位。

【战争经过】

哈罗德当选为国王后,地位很不巩固,此时的英格兰内部也很不团结。因哈罗德本人没有王室血统,因而宫廷贵族对他不予支援。更不幸的是,英格兰中部及东北部各伯爵也都不承认哈罗德的地位。哈罗德被迫亲自到那里争取力量,这些地区面对哈罗德的亲驾,口头上虽然承认了他是全英的共主,实际在军事上并未给予援助。

英格兰这样的态势十分有利于威廉。威廉的目标不仅仅是打倒哈罗德,更是要征服撒克逊英克利王国。因此,作为不太受欢迎的外族征服者,他的行动不容发生半点失误,否则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所以威廉所面临的困难,要远甚于哈罗德。威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利处境,竭尽全力去争取同情和各方援助。

威廉为了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与同情,派人到欧洲各国去游说,一方面广泛宣传自己采取武力行动是报复自己所受的侮辱,使人们认为他的宣战是合乎正义的,同时他还派出使节向国际权威教皇和皇帝申诉哈罗德,控告哈罗德在1064年曾对天发誓承认他的继承权,而现在的背信弃义说明哈罗德既是一个篡位者,又是发伪誓的人。教皇支持威廉的行为,愿为诺曼人祝福,还赐给了他一面“圣旗”。日耳曼和丹麦王也答应支援。另外,诺曼底的诸侯,以及法国其他地区,甚至是意大利地区的骑士,也都自愿聚集在威廉的麾下。他们之所以愿意出征,更主要的目的是想从中夺取丰富的战利品,获得新的领土和农奴。而有些志愿者则是为生计所迫,企盼凭战功发财致富的冒险之辈。与威廉自己的队伍相比,这些招募的人员成分虽然杂但颇具声势。国际国内环境对威廉十分有利。

威廉经过多年征战,逐渐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起较为稳固的统治形势,从希尔德河到罗里河之间的沿海港口,都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在对外方面,他与东面的弗兰德人订有同盟,在西面征服了布列塔尼,在南部占领了梅因。

托斯蒂格是哈罗德的兄弟,他对哈罗德以前曾夺走了他的伯爵领地耿耿于怀。于是,当他看到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就背叛了哈罗德。5月间,托斯蒂格率领60艘船只从欧陆出发,在不列颠登陆,企图进攻英格兰,结果遭到民兵的袭击,受到损失后逃到苏格兰。后来他又和挪威国王哈尔德拉达联合起来,再次袭击英格兰。哈尔德拉达则因觊觎英格兰的财富,也以英格兰王位继承者的理由趁火打劫。他们从英格兰北部的约克东海岸登陆,对约克进行引诱性的进攻。哈罗德听到他们联合入侵的消息后,不顾威廉马上就要入侵的危险,立即对全部陆海军下达动员令。他本人首先率领“亲兵”和一些民兵日夜兼程地赶到北方。9月25日,当挪威国王哈尔德拉达正与两个当地公爵谈判其守军投降条件时,哈罗德的军队突然进攻。托斯蒂格和哈尔德拉达猝不及防,只好仓促迎战。结果,他们的部队全部被歼,两人也都命丧黄泉。不过,哈罗德的精兵也受到了严重损失。

哈罗德因动员了全部力量,经过几个月的征战,所有准备的粮食和金钱几乎都用光,无法继续供给,被迫解散了民兵和舰队。可是,就在哈罗德下令解散民兵和舰队的第二天,威廉的军队在不列颠南部的苏塞克斯悄悄登陆了。

威廉趁托斯蒂格与哈尔德拉达准备进攻英格兰时,就已开始大量建造舰队,征召大量陆军,准备出兵。在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到8月中旬,陆军大约有6000人左右,各种船只约450艘左右,水手约2000至4000人。他们的陆军以装甲骑兵为主,技术熟练,纪律严明,主要兵器是长枪、刀剑和锤矛;步兵由长枪和弓箭手组成。此外,威廉对未来战争还做了详细的分析,如军队如何补给,如何执行纪律,以及使用什么兵器等都做了研究。

威廉的远征军做好准备后,就向不列颠发起攻击。8月27日,威廉命令陆军迅速登船,当天晚上一切装载完毕。海面上,每艘船只上桅灯高挂,威廉的舰上更是灯光闪闪。午夜时分,全舰出航。由于英格兰的民兵和舰队在前两天即已全部解散,因而海岸上无一人防守,海峡上顿时门户大开。

第二天上午9时,威廉的部队顺利登陆。下船后沿海岸向东,次日到达黑斯廷斯。黑斯廷斯位于英国东南,是伦敦南面大道的终点。威廉在黑斯廷斯建立营寨,作为基地,此后,他没有立即向北挺进,而只是在周围地区进行扫荡。一方面是搜集补给,另一方面是想以此引诱国王哈罗德能仓促率兵而来,使他们远离北方,无法得到后方的支援。

威廉部队登陆的同时,哈罗德正在约克与亲兵分享全歼托斯蒂格部队的喜悦。10月1日,他得知威廉已在佩文西岛登陆的消息后,来不及动员他的武士,就率领亲兵赶回伦敦,并急忙在南部征调兵力。他计划以最快的速度发起突然袭击,一举歼敌。为防止敌人逃走,他又派约70艘战船的舰队准备封锁敌人的退路。10日,哈罗德在伦敦集中了已相当残破的核心亲兵,和各地征集的民兵。这些民兵没来得及进行训练,军事素质很差,整个兵力大约和威廉的部队相近。当时的情况是:英格兰军队共有两种:一是民兵,他们都是征募而来,合法服役期限40天,没有正式的补给体系,粮食、军饷由当地提供,他们分散在英格兰各地,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集中;二是亲兵,他们本来属于国王、公爵和贵族的私人卫士,后来才发展成为一支常备职业性的军队。在战争中,民兵是应付危机的主要力量,亲兵则是这种力量的支援和加强。平时民兵和亲兵大多都是骑兵,战时却都是徒步行动。在兵器方面,主要有长矛、标枪、两面剑、防盾和笨重的丹麦长柄战斧,头盔和铠甲都是个人自备,因而只是富有的骑士等人员才能有钱装备使用。原有的舰队被爱德华解散了,新舰队是1066年初才组建,眼前舰队的船只都是征来的渔船和商船,水手也同样是临时强征的。

10月11日,哈罗德率军自伦敦出发。从伦敦到苏塞克斯共96千米左右,竟用了3天时间。13日夜里,部队在离黑斯廷斯十多千米的森林附近的小山上设立营地。哈罗德本想连夜前进,天亮前到达黑斯廷斯,趁拂晓前向威廉发动进攻,但是,他看到士兵们都一个个瘫倒如泥的样子,不得不放弃这个计划,就地设营休息。

威廉此时已充分了解了哈罗德的情况,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先下手为强。大约在夜间4时半,威廉率领部队强行军赶到哈罗德的营地附近。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哈罗德部队面前,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哈罗德的军营设于一个小高地侧,高地北侧和东侧坡度险要,有一条伦敦到黑斯廷斯的大道;高地南面坡度平缓,有一条雨冲沟。山顶上有一部分寺院,哈罗德的两面军旗就插在最高峰。他获得威廉的军队已经逼近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部队占领高地的顶峰,展开兵力。在阵势的中央配置了一个“龟型”方阵,这种方阵士兵们紧紧挤在一起,肩并肩,盾对着盾,手握剑和斧,由哈罗德亲自指挥。

英格兰军队依靠步兵为主力,用这样的阵势来对抗以骑兵为主的敌人,这是唯一有效的办法。方阵的两侧还分别配置了哈罗德的亲兵,以保持方阵的侧翼,左右两翼主要由民兵组成。哈罗德的战术企图是尽量保持正面的完整,防止盾墙两侧受到迂回攻击。因而,他们的阵地成东西队形,凭临高地两侧的陡坡。

威廉一到高地南侧,便立刻在大路两旁展开队形。其战斗序列排列为:左翼是布列塔尼人,右翼是英格兰及其他各国的佣兵;中央是诺曼底人,由威廉亲自指挥。左翼和中央兵力在大路西侧,左翼兵力在大路东侧,左翼前方正对着雨冲沟。每一翼分为前后3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弓弩手,第二梯队为重装步兵,第三梯队是骑士。

10月14日9时,会战展开。诺曼底第一梯队首先进入战斗。他们缓缓地向高地上前进,中央兵力沿大路直扑山顶上英格兰军队中央阵线“盾墙”,左翼渡过雨冲沟和右翼一起,分别向两侧前进,延长攻击正面。不一会儿,两军中央阵线接近,大约在相隔100米的距离上,诺曼底弓弩手开始射击,因为他们是向上高角度射击,所以命中率很低,射出的箭,一部分被对方的防盾挡住,一部分则从头上飞过。而英军居高临下,他们投射的长矛、标枪、战斧和石块等像雨点一样飞到诺曼底人中间,穿透他们的防盾和装甲,许多诺曼底人应声倒下。尽管如此,诺曼底人仍继续前进,逼近对方,展开了肉搏。

诺曼底人左翼阵地地形极为不利。当第一梯队艰难地上坡时,英军右翼乘机进行反击,把他们压到山下,后面的步兵和骑兵无法继续前进,也随之退却。中央阵地发现左翼兵力退却后,他们的左侧失去掩护,不敢再战,向后撤退,而右翼也跟着退了下来。

威廉担心这种混乱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必须尽快制止这种混乱和恐怖,于是,他抓紧缰绳,把头盔推到脑后,高声喊道:“请大家看着我,我还活着!上帝会保佑我们胜利!”喊罢拍马冲上前去,他的行动影响了周围的士兵,中央兵力立即停止退却,反过来跟着威廉抵挡对方的反攻。不一会儿,其他兵力也稳定下来。

接着,威廉将骑兵移到前面,并亲自指挥,再次展开攻势。骑兵成小队进行连续冲锋,想用长矛突破敌人的后墙。然而,接连几个小时的冲击,阵地上展开全线激战,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威廉认识到部队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于是决定在战术上采取新的行动。他巧妙地实行了“调虎离山、诱而歼之”的策略,计划用骑兵实施佯攻,然后撤退,引诱敌人离开阵地,下山追击,从而打乱其战斗队形。同时命令步兵和弓弩手撤到右翼后方高地上,当敌人跟着追击通过了谷地,然后上山时,就乘机进行反击。新的战斗开始了。当诺曼底骑兵假装战败而退却时,英军们不知是计,毫不怀疑地相信自己已经胜利了,士兵们个个欢呼着、大声辱骂着迅速追击。尽管诺曼底人用以诱敌的是骑兵,英军步兵是不可能赶上的,但英军仍然不顾一切地紧追不舍。假装后退的诺曼底骑兵过了谷地上山时,故意行动变慢,英军士兵见此更加活跃起来,几千人毫无秩序地跟在后面猛追,眼看距离越来越小,就在此时,诺曼底人的骑兵突然掉转马头,向正在追赶他们的英军冲杀过来,早已做好准备的弓弩手也迅速投入战斗。他们把箭射向天空,垂直落在骑兵后面的敌人头上。步兵也采取同样方法投掷标枪、石头。箭石从天而降,迫使英军都举起防盾,防止来自空中的袭击,诺曼底的部队趁机突击,英军受到很大伤亡,而左翼的损失更大。

天色逐渐昏暗,英军的矢石用尽,个个疲惫不堪,哈罗德的眼睛被乱箭射伤之后,也没能逃过被砍杀的命运。此时,威廉下令进行最后突击。已经减弱的英军左翼,受到冲击后首先崩溃,接着中央方阵也开始溃败。于是,骑马的、徒步的都夹杂在一起,混乱地向西北没命地逃去。诺曼底右翼士兵紧紧追击。尽管如此,哈罗德的亲兵仍临危不乱,有秩序地退到高地上坚持防守,他们的顽强精神令诺曼底人为之胆怯,不敢向前。此时威廉率全部追兵赶来。他们左右突击,很快冲散了这股亲兵。暮色中,诺曼底士兵继续追击,直把英军赶到森林附近。

次日,威廉找到哈罗德的尸体,并把他搬到自己的营帐后掩埋。两天后,威廉回到黑斯廷斯。五天后,威廉继续前进,占领南海岸上的多佛尔和坎特伯里城,保障了海上安全。在这里他得到了舰队的援助,尔后率军北上,在伦敦周围扫清郊外的障碍,迫使伦敦城里主战派代表献城投降,并邀请威廉为英格兰国王。12月25日,威廉正式加冕。至此英国王位争夺战争结束。

【战争简评】

英国王位争夺战争,又被称为诺曼征服战争,它在英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既是诺曼人对外扩张的继续,又是西欧同英国之间的又一次社会大融合。它以威廉的胜利而告终,对英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把西欧大陆的封建制度移植到了英国,而且在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改变了英国的面貌,使英国同西欧大陆更紧密地融为一体。它推进了中央集权化的封建国家在英国的组成,促进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加速完成在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就已开始的封建化过程。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zsfy/2022/0909/10229.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英国王位争夺战简介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