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唐朝历史 >

隋唐萧氏:唐朝中兴第一人宋国公-萧瑀

宋代史学家欧阳修在《新唐书·萧瑀传》中说:南朝萧家大族崛起于江东,萧梁的创始人萧衍在位的四十八年间,做了不少有利于百姓的实事,自始至终并没有犯下重大的过错,却因小小的过失导致王朝的灭亡,而他所遗留下的福祉泽及后世子孙。

自萧瑀至萧遘,八人官居宰相,家族的名望德业,与整个唐代的兴衰相始终。自古至今,没有如此兴盛的家族。

确如欧阳修所言,隋唐五代萧氏在政治舞台上风光无限,共出十一位宰相,有唐一代占十位,而萧岿一系有宰相九人:萧瑀相高祖、太宗,萧嵩相玄宗,萧华相肃宗,萧复相德宗,萧俛相穆宗,萧置、萧仿相懿宗,萧傲、萧遘相僖宗,五代后梁宰相萧顷。还有中宗、睿宗朝宰相萧至忠,宣宗、懿宗朝宰相萧邺。这些宰相之中更有父子连任,如萧嵩、萧华与萧置、萧遘。一姓一朝十人,一族九世居相位、掌大权的局面确实是古今未有。另外萧氏宗族还与皇室结亲,有驸马数人,官拜九卿、刺史的更是不计其数。

(一) 家族溯源

隋唐宰相家族主要有三支,一为梁昭明太子萧统后裔,其中九相属于该支;一为梁武帝长兄、长沙宣王萧懿后裔,萧邺即属该支,为萧懿九世孙;另一支为宋皇舅房萧思话后裔,萧至忠为其五世孙。

梁武帝萧衍兄弟十人,他自己也有八个儿子,子孙后代繁衍兴盛。然而,真正能够继承皇族血统的,主要是萧衍长子萧统一系。萧统,即昭明太子,是位既有文采又有能力的优秀储君,他的人格魅力能把周围的各类人才都吸引过来。可是,十分不幸,昭明太子英年早逝,三十一岁就撒手而去。昭明太子的早逝,对萧梁政坛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一位富有才干的皇位继承人,更重要的是在对空缺的皇位继承人的遴选中的失误,导致了萧梁政权的混乱。

昭明太子死后,按照嗣君立嫡的原则,应该由萧统长子人继大统。萧衍经过权衡,改立第三子萧纲为太子。萧纲长于诗文,六岁就能做出很优美的文章,梁武帝曾感慨地说:”此子,吴家之东阿。”虽然,萧纲也很有才能,但是在嫡长子继承制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这种违背了立嫡原则的事件,必然要遭到天下人的非议和不满,统治阶级内部也因此出现了不小的骚动。为了安慰萧统诸子,平抚各种政治势力,萧衍便把萧统诸子封到各大郡为官。这件事一方面为以后梁朝政局的动荡埋下了祸根,导致萧梁政权内部因争夺皇权而内讧不止。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萧统诸子未能人继大统,被封到各大郡为王,远离了中央,才使萧统之子萧詧一系在侯景之乱以及萧梁内讧中得以生存了下来。

南陈时期,萧氏家族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萧衍在建康构筑的帝业大厦,在侯景之乱中坍塌,萧詧在南北朝的对峙中,建立了后梁政权。后梁依附于北周,是个傀儡政权,所辖区域甚小,但其地位仍不失为一代王朝,传了三代,至萧琮而亡。萧琮在隋时失去了帝位,被封为莒公。历史上亡国之君的后裔,国破家亡,往往或被杀、或流亡,沦落沉没,很快成为历史的陈迹。萧氏家族则不同,至隋唐两代,萧氏在政治舞台上又再现风采。个中原因,恐怕应与萧氏同关中集团的交往分不开。

关中集团肇始于北周宇文泰。这个集团长期以来掌握着政权的中枢,既有力量又有影响。萧氏家族中最早与关中集团发生关系的应是萧詧。萧詧在襄阳时,为救其兄萧誉而与梁元帝萧绎发生冲突,以致萧氏昭明太子一支与梁中央产生了重大裂痕。为了在与梁中央相抗衡中获得生存,萧詧不得不称臣北朝。时值西魏宇文泰当政,宇文泰先后派杨忠、于谨领兵,庇护萧詧,立萧詧为梁主。杨忠、于谨都是关中集团的实力派人物。而杨忠更是后来的隋朝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的父亲,为北周的大功臣,位至柱国、大司空,曾多次带兵解救萧詧,使其免受萧绎的进攻。这样萧氏与杨隋也有渊源。隋文帝的儿子晋王–隋炀帝,又纳萧岿之女为晋王妃,通过联姻,两家的关系更为密切了,这是后话。总之,在北周后期,萧氏已开始融入关中集团。

萧氏家族之所以能够融人关中集团,也是关中集团长期拉拢的结果。自永嘉以来,中国实际上出现了南北两大政治集团和势力。北朝正在日益强大,并逐步蚕吞南方,而南朝却相形见绌,穷于应付。北方统一南方,虽然可以凭借强大的武力,但是,若要安稳地统治南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争取人心的向背是其中的关键。于是北朝便采取了争取南方有影响的政治势力的手段。经过千挑万选他们相中了兰陵萧氏。兰陵萧氏既是南方的侨姓士族,又兼两朝帝室,在南朝的影响深入人心。恰巧在内乱中,萧詧到北朝寻求保护,关中集团便欣然接受了。

萧氏融入关中集团,姻亲关系也是重要的纽带。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是关中集团肇创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长女、四女、七女分别嫁与北周明帝宇文毓、唐高祖李渊之父李昞、隋文帝杨坚。而萧瑀之妻独孤氏,与独孤信同族。萧瑀之姐又嫁给隋炀帝杨广,成为炀帝萧皇后,萧瑀之子萧锐又娶唐太宗女襄城公主。这样萧氏家族已挤入关中集团婚姻圈的核心,为兰陵萧氏家族在隋唐时期政治地位的稳固奠定了基础,也是萧氏家族兴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二) 萧瑀家族

从南朝到隋唐的嬗变中,昭明太子的曾孙萧瑀,在为萧氏的发展和在政坛上的重新崛起中,扮演了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他上承南朝皇族萧氏,下启隋唐宰相萧氏。萧瑀(574~648),字时文,梁武帝萧衍是其高祖,曾祖是昭明太子萧统,祖萧詧,后梁宣帝,父萧岿,后梁孝文帝。皇家血统的特殊身份使萧瑀在以后的政坛上受益匪浅。

1.移居长安

开皇二年(582),隋文帝纳后梁皇帝萧岿之女为晋王妃。文帝这一做法,除了政治动因外,还有出于门第的考虑。当时的婚姻讲求门第。杨氏是新皇室,萧家是旧皇族;杨氏是关陇贵族,而萧氏则是南方的侨姓世家大族,两个家族门当户对。萧、梁联姻是南北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萧氏家族在隋唐时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隋文帝先是派使者到江陵去择王妃,使者对萧岿的女儿逐一占,生辰八字都不合。萧岿又把寄养在内弟张轲家的一女儿喊来,让使者占,结果大吉,于是就把她册封为王妃,这就是后来的隋炀帝萧皇后。萧皇后约生于后梁天保五年(566)阴历二月,按照江南的习俗,二月出生的女儿不祥,便寄养在六叔父萧岌家里。但是不久,萧岌夫妻先后去世,又转养到舅父张轲家。张轲家境甚为贫寒,萧皇后须亲自参加劳作,吃了不少苦。但她毕竟是皇家公主,长大后受到良好的教育。此时的她端庄秀丽、温文娴淑,很有才学。

在迎亲、送亲的队伍护送下,晋王妃由江陵出发,奔赴长安。在送亲的队伍中有一个幼童,随同到达长安,此时他年仅九岁,却已非同一般,举止落落大方,从言语中绝对听不出他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他就是已被封为新安王、后梁孝文帝萧岿的第八子–萧瑀。萧岿及其夫人怜惜女儿年幼(十七岁),初次远离家门,恐其孤独思家,便让年纪最小却善解人意的萧瑀随姐姐一同前往长安。长安城的宏伟,宫殿的巍峨,京城的繁华,绝非江陵可比,使萧瑀和姐姐大开眼界。

晋王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子,时年十四岁,小王妃三岁,却也聪明伶俐,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年幼的他已被授予武卫大将军、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职。晋王的母亲独孤皇后是独孤信之女,在诸子中,文帝和独孤皇后特别钟爱晋王。萧王妃的到来,为皇室家族增添了喜悦。文帝见王妃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十分高兴。晋王杨广一见王妃便既喜爱又敬重。

女儿远嫁、幼子远离,使孝文帝萧岿放心不下。于是,在次年五月,萧岿就委派太子萧琮–王妃的哥哥来到长安,一则代父看望妹妹和弟弟萧瑀,二则祝贺隋迁都新城。开皇四年(584)正月,萧岿又亲自来长安朝见隋文帝,看望女儿、儿子。在长安,萧岿穿着端庄,举止优雅,不失天子风度,令隋帝瞩目,使百官惊叹。无形之中,提高了王妃在百官心目中的地位。二月,萧岿要回江陵,隋文帝亲自送行,在灞上设宴饯别。这是晋王妃和弟弟萧瑀与父亲最后一次话别。开皇五年(585)五月,萧岿病逝于江陵,年仅四十四岁。守孝期满后,后梁新继位皇帝萧琮率其朝臣和皇室成员二百多人,奉隋文帝之命,来到长安。留守江陵的萧琮叔父萧岩和三哥萧瓛献投降了陈朝。消息传到长安,隋文帝愤怒异常,决定夷平后梁,便废除后梁国号,降封萧琮为公,并把他扣留在京城。对晋王妃和萧瑀来说,虽然身边多了个亲哥哥,但自己的故国、家园没有了,叔父萧岩和三哥萧瓛也成了朝廷通缉的对象,这对他们来说是个莫大的耻辱与痛苦,内心的伤痛是不言而喻的,从此他们失去了家的依托,京城长安成了他们惟一的栖身之所。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zgls/tangchaolishi/20221010/21170.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隋唐萧氏:唐朝中兴第一人宋国公-萧瑀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